学术交流 Academic Activities in 2025

 

 

*       202582325日,由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安蒙微球联合承办的2025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赋能青年,智链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8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10余家企业的500余名行业专家及业界代表共襄盛会,共同推进化工领域前沿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徐建鸿教授,四川大学汪伟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四川大学副校长刘超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岑浩璋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学术交流部主任任云峰先生,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徐建鸿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陆小华教授,天津大学姜忠义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李群生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开幕式和闭幕式由汪伟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刘超副校长、徐建鸿教授分别致辞。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聚焦化工领域前沿创新与产业发展,南京工业大学陆小华教授、天津大学姜忠义教授、四川大学褚良银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李群生教授应邀作大会特邀报告。青年人才成长经历分享环节聚焦青年学者成长成才,南京工业大学仲兆祥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吕永琴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曹约强教授应邀作成长经历分享报告。

本届年会设置化学反应工程、分离与传递过程、材料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化工过程强化、能源化工、智能化工共8个专题分论坛,以及油田化学品工业生产与应用、女青年科学家等4个特色论坛,安排了305个精彩学术报告,其中主题报告74个、邀请报告137个、口头报告94个,深入探讨了化工领域前沿创新成果,并评选出博士后优秀报告8个和研究生优秀报告10个;此外,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化工类科技期刊交流对接、化工书屋等特色活动。论坛通过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和交流,描绘了化工领域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我国化工青年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将有助于为我国化工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青春动能。

 

一群人在房间里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大会现场

 

本研究室牵头组织了此次大会:

汪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邓宇超副研究员、潘大伟副研究员担任大会秘书长;

谢锐教授、巨晓洁教授、刘壮教授、潘大伟副研究员担任专题论坛主席;

邓宇超副研究员、潘大伟副研究员、周兴龙副研究员担任专题论坛秘书;

巨晓洁教授、邓宇超副研究员、潘大伟副研究员、周兴龙副研究员担任会务组织团队负责人;

研究室50余位研究生同学担任了大会志愿者。

 

 

*      课题组老师和研究生同学组织参加“2025年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823-25,成都)

Ø       汪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Ø       谢锐教授、巨晓洁教授、刘壮教授、潘大伟副研究员担任专题论坛主席;

Ø       邓宇超副研究员、潘大伟副研究员担任大会秘书长;

Ø       邓宇超副研究员、潘大伟副研究员、周兴龙副研究员担任专题论坛秘书;

Ø       巨晓洁教授、邓宇超副研究员、潘大伟副研究员、周兴龙副研究员担任会务组织团队负责人。

 

Ø       褚良银教授应邀做题为“传质与分离过程调控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大会特邀报告

Ø       邓宇超副研究员应邀在“女青年科学家论坛”分会场做题为“先进功能材料导的微尺度流动化学与技术”的邀请报告

Ø       博士后张涛先在“博士后论坛”做题为“基于元模型与持续学习机制的模块化人工智能框架实现多样化微球的精准设计”的口头报告;

Ø       博士生张依璐在“研究生论坛”做题为“通过动态德拜长度实现单极性二维离子通道中可调控的阳离子迁移”的口头报告,获研究生优秀口头报告奖

Ø       博士生凌云在“研究生论坛”做题为“微流控可控制备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177Lu-聚多巴胺/壳聚糖微球用于肝癌的放射性栓塞治疗”的口头报告,获研究生优秀口头报告奖

Ø       博士生夏有强在“研究生论坛”做题为“基于相粘度差的流体卷绳效应可控制备生物相容性微螺旋”的口头报告;

Ø       博士生谭玉梅在“研究生论坛”做题为“具有可调极性基团的蛭石复合膜实现类生物通道的单价阳离子选择性”的口头报告;

Ø       博士生付含在“研究生论坛”做题为“凝胶光栅传感器用于肿瘤标志物唾液酸的灵敏检测”的口头报告;

Ø       博士生郭俊含在“研究生论坛”做题为“基于相界面胞吞作用的可控宏量制备单分散微液滴和功能微颗粒”的口头报告;

Ø       博士生胡庭瑗在“研究生论坛”做题为“含有限域微晶的抗冻水凝胶热原电池用于低品位热能的收集与转换”的口头报告;

Ø       硕士生黄芳艳在“研究生论坛”做题为"核苷功能化介孔硅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汞离子检测研究"的口头报告

 

 

*       谢锐教授和博士研究生何平、张俊、王玉珏、夏有强、田小玉、胡庭媛、张萍、罗伯秋、谭玉梅、曹腾旋、籍旺旺等参加“第十七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rontier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 The 1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Global Chinese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lars, GACCE-2025)”(Aug 13-182025Auckland & QueenstownNew Zealand

Ø       谢锐教授应邀担任“化工与低碳技术”分会主持人,并应邀在“分离与纯化过程”分会场做题为Design and separation process enhancement of smart membrane主题报告Keynote Lecture

Ø       博士生何平在“优秀博士论坛”做题为“Dual oil-water separation hydrogel membrane with high hydration capacity and low diffusion resistance”的口头报告;

Ø       博士生张俊在“优秀博士论坛”做题为“Enhancing enzym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andida rugosa lipase via immobilization on thermo-responsive microspheres”的口头报告;

Ø       博士生王玉珏在“优秀博士论坛”做题为“Bivalirudin-grafted hemodialysis membrane with enhanced hemocompatibility and photothermal sterilization”的口头报告;

Ø       博士生夏有强在“优秀博士论坛”做题为“Controllable construction of microhelical flows for precise regulation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viscosity and velocity”的口头报告。

Ø       博士生田小玉做题为“Highly sensitive hydrogel gratings for real-time detection of trace hexavalent chromium ions in water”的墙报报告,获最佳报奖Best Poster Presentation Award

Ø       博士生张萍做题为Microfluidic 3D printing of diverse hydrogel functional materials with multi-scale architectures from controllable droplet-voxel”的墙报报告;

Ø       博士生胡庭媛做题为Anti-freezing hydrogel thermocells with confined microcrystallization for enhanced low-grade heat harvest”的墙报报告,获最佳报奖Best Poster Presentation Award

Ø       博士生罗伯秋做题为Interfacial evaporation-induced dual harvesting of electricity and freshwater via anion-selective hydrogel”的墙报报告;

Ø       博士生籍旺旺做题为“Metallic phase-dominated MoS2 membranes with ultrasonic-engineered mono/multilayer laminae for monovalent cations separation”的墙报报告,获最佳报奖Best Poster Presentation Award

Ø       博士生谭玉梅做题为Construction of two-dimensional ion-channel membranes for efficient Cs+/Sr2+ separation”的墙报报告;

Ø       博士生曹腾旋做题为“Stabilizing MXenen membranes with negatively charged vermiculite nanosheets的墙报报告

 

(左起:曹腾旋,张萍,胡庭媛,罗伯秋,何平,祝京旭,谢锐,王玉珏,谭玉梅,籍旺旺,张俊,夏有强)

 

 

*       褚良银教授应邀参加“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第八届微流控技术应用创新论坛”(202582-4日,广州),受邀担任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做题为“生物医用微球微囊材料的微流控法精准制造”的大会主旨报告

 

 

*       褚良银教授、汪伟教授应邀参加“12th World Congres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21st Asian Pacific Confeder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5July 14-18, 2025, Beijing, China

Ø       褚良银教授应邀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Academic Committee)委员、“Waste Resource Conversion and Circular Economy”分会场主席,并应邀在“Flow Chemistry and Microreaction Technology”分会场做题为“Microreaction Technology for Controllable Fabrication of Microstructured Functional Materials”的主题报告(Keynote Lecture

Ø       汪伟教授应邀担任“Flow Chemistry and Microreaction Technology分会场主持人,并应邀在该分会场做题为“Controllable emulsions and functional particles from microfluidics”的邀请报告(Invited Lecture

 

 

*       20255911日,由中国化工学会微化工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微流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微化工技术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本届年会以“以微至著——微化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30余家企业的400余位行业专家及业界代表共襄盛会,聚焦微化工技术的前沿突破、产业化应用与可持续发展,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褚良银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微化工技术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骆广生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中国化工学会监事长华炜女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校长陈芬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王玉忠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刘超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秘书长郑剑先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主任、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李永亮先生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由褚良银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化工学会监事长华炜女士,中国化工学会微化工技术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骆广生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刘超教授,为大会致辞。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聚焦微化工技术前沿与产业趋势,钱旭红院士作题为《新的微流化学与微流控及应用》的大会报告,陈芬儿院士作题为《Flow Chemistry-Enabled 10-step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Cyproterone Acetate via a Chemobiocatalytic Strategy—A Development Story》的大会报告。同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李永亮主任、清华大学骆广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光文研究员、常州大学张跃教授,亦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本届年会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设立了微流动与微分散、微化工过程强化、微反应流动化学合成、微流控与功能材料、以及微化工系统集成与智能化共五个专题论坛,共有107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其中涉及主题报告32个、邀请报告45个和口头报告30个,另外此次年会还评选出了研究生优秀口头报告12个。在会上,来自全国高校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携微化工领域创新成果,通过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和交流,描绘了微化工技术驱动化工行业范式跃迁的全新图景,不仅推动了微化工技术创新与发展,更加擘画了化工产业向“绿色化、安全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转型的美好蓝图。

中国化工学会第三届微化工技术年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微化工技术在国家科技强国战略与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显著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微化工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化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大会现场

 

本研究室牵头组织了此次大会:

褚良银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汪伟教授、巨晓洁教授担任大会秘书长;

巨晓洁教授、潘大伟副研究员、邓宇超副研究员、周兴龙副研究员担任专题论坛召集人;

汪伟教授、巨晓洁教授、邓宇超副研究员、潘大伟副研究员、周兴龙副研究员担任会务组织团队负责人;

研究室50余位研究生同学担任了大会志愿者。

 

 

*       褚良银教授、谢锐教授、汪伟教授、刘壮教授参加“2025年第八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年会”(2025424-27日,重庆)

Ø       褚良银教授应邀担任“分离技术”分会场主席及“化学工程”分会场主持人,并应邀在“化学工程”分会场做题为“高端微结构功能材料制备的微化工过程和科学基础”的主题报告

Ø       谢锐教授应邀担任“女科学家论坛”分会场主持人,并应邀在“女科学家论坛”分会场做题为“仿生功能材料的创新设计和功能研究”的主题报告

Ø       刘壮教授应邀担任“分离技术”分会场秘书,并应邀在“化工基础理论与前沿交叉”分会场做题为“仿生传质”的邀请报告

一群人站在建筑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左起:江明月、何晓恒、谢锐、曲建波、褚良银、孟涛、刘壮、汪伟、蒙治君、李劲超)

 

 

*       褚良银教授、谢锐教授、巨晓洁教授、汪伟教授、刘壮教授、潘大伟副研究员、周兴龙特聘副研究员、邓宇超特聘副研究员参加“第二届分子辨识分离工程大学”(2025418-20日,山西 太原)

Ø       褚良银教授应邀担任“膜分离材料及工艺”分会场主持人;

Ø       巨晓洁教授应邀担任“膜分离材料及工艺”分会场主持人;

Ø       汪伟教授应邀在“膜分离材料及工艺”分会场做题为“微流体用于功能材料合成与实时在线监测”的邀请报告

Ø       刘壮教授应邀担任“膜分离材料及工艺”分会场主持人,并应邀在“膜分离材料及工艺”分会场做题为“仿生传质与分离”的邀请报告

一群人站在屏幕前面描述已自动生成

(左起:周兴龙、邓宇超、刘壮、褚良银、谢锐、巨晓洁

 

 

*       2025414,德国伍珀塔尔大学终身教职高级讲师张茜(Dr. Qian Zhang, University of Wuppertal)博士应邀访问我组,作了题为“Structure changes in the filtering layer during continuous dust deposition - A holistic view, modeling approach and new perspectives for filtration processes in the particle technology”的学术报告,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       褚良银教授应邀参加“全国化工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2025329-31北京理工大学),并应邀担任大会报告主持人

 

 

   

 

 

Last updated: 2025.8.21.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Professor Liang-Yin CHU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Sichuan
CHINA
e-mail: chuly@scu.edu.cn